你絕對無法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竟然存在著一種嘴巴比身體還要大的動物。
這不僅讓很多朋友可能好奇,如果它吃掉了和它嘴差不多大的食物后,那它的肚子還能裝得下嗎?豈不是要被撐爆?
雖然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海洋,但直到如今,也只探索了不到5%的地區。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每年在深海當中,科學家們都會發現一些神奇的新物種,吞噬鰻正是這樣被發現的。
雖然我們總認為,生物的生存離不開陽光,然而這種吞噬鰻,卻總是活躍在3000米深的海底當中,所以人們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往往只有少部分漁民在捕魚的時候,才有機會發現它們。
當然,也正是由于常年生活在深海當中,所以它們沒有什麼天敵,于是乎,它們自己便成為了一方霸主,成為深海肉食性動物的一員。
不過說到這兒,很多朋友可能會好奇了,畢竟,深海中的光線非常微弱,幾乎可以用沒有來形容,雖然它能捕食其它魚類,但怎麼看得見呢?
由于看不見不能主動出擊,于是在漫長的演化時間里,吞噬鰻也是進化出了可以發光的尾部。
當它捕食時,只需要讓尾巴發出紅光,那些傻傻的魚兒哪里見過這麼漂亮的東西,于是都感到很好奇,想要來看看是什麼「寶貝」,結果,正好就中了吞噬鰻精心準備的「圈套」,而吞噬鰻也是毫不客氣,大嘴一張,便將這些「傻白甜」一口吞下。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吞噬鰻捕食的方式太過于簡單粗暴,所以它們才進化出了一張大嘴。
吞噬鰻最大的特點,便是它們的嘴了,雖然它們的上頜骨是無法活動的,但它們有著巨大的下頜骨,且咬力十分強勁。這種特殊的袋裝結構,也是讓它們的嘴容量變得十分大。
當大嘴完全張開時,足足可以吞下比自己大10倍的動物。
那麼,既然它的嘴比身體都還大,那吞噬鰻如果進食了太大的獵物,不會被撐死嗎?
其實,從它們知道進化出吸引獵物上鉤的尾巴,我們就能看出,吞噬鰻是一種十分聰明的動物。所以,在食物的選擇上,它們并不會像蟒蛇那樣蠻干,將自己給撐爆。
吞噬鰻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胃只有那麼大,所以它們一般不會去捕食那些大體型的獵物,往往都是吃些小魚小蝦。
不過,即便如此,由于吞噬鰻身體結構的原因,它們沒有肋骨,所以胃的收縮能力很強,一頓還是要吃下不少食物。
不過,說到大嘴巴,在魚類中,還有不少「奇葩」的存在。
有一種后頜䲢,也長著一張大嘴,它們不光要用這張大嘴來進食,甚至與同伴打架也得靠它。但是,話雖如此,你可不要以為它們是一種很殘暴的魚。
其實,它們十分「溫柔」,甚至很多動物學家,還將其稱為是魚類中的「模范父親」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據動物學家們發現,雌性后頜䲢產卵之后,便立馬就成了「甩手掌柜」,完全不管自己的孩子。
但作為「父親」的雄性后頜䲢,看到娃兒們著實可憐,于是主動承擔起了帶娃的職責。它會將雌魚產下的卵,含在它的大嘴當中孵化,中途不吃不喝,一直要持續到這些小魚能自力更生為止。
真是沒想到,竟然還有這麼偉大的動物。
不過,說到嘴大的魚,你知道世界上存在的嘴巴最大的魚是什麼嗎?
它們來自三種大型的鯊魚,分別是鯨鯊,姥鯊以及巨口鯊。但在這三種鯊魚當中,最讓人一眼就覺得嚇人的,那肯定非姥鯊莫屬了。
姥鯊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魚,體長一般都在8米左右。只是,與其它很多魚類不同的是,它們平時也都張著一張大嘴,幾乎隨時都在濾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也正是因為一直張著一張恐怖的大嘴,很多潛水員無意看到它時,都會一個激靈,生怕自己被它給吞下去。
但其實,雖然它們長相很兇,但卻是一種溫柔且十分害羞的動物,因為它們只會吃浮游生物,不會傷害人類。
然而,就是這種與世無爭的姥鯊,也沒有逃過數量驟減的慘劇。由于它的鰭和肝臟十分有利用價值,所以姥鯊在近20年里,遭到了大量捕殺,數量急劇下降。
還好科學家們也是早早認識到了它們面臨的危機,所以已經開始想辦法保護它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