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雍正最后都不明白,龍鳳胎名字的隱喻,暗藏甄嬛背叛的證據

小魚 2022/12/17 檢舉 我要評論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夕夜倚梅園中甄嬛、雍正、果郡王三人偶遇。

《甄嬛傳》中,甄嬛就如同這嚴寒中傲然盛開的紅梅,悄悄走入兩個男人的內心。

這三人之間的糾葛大體跟花都有關聯。甄嬛承寵憑借的是杏花微雨,而跟果郡王的一段情事始于夕顏花開。

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出軌后的甄嬛被迫回宮誕下雙生子,但還是引得宮里風言風語不斷。

心思縝密的甄嬛綠了雍正,憑她的手段必然不會讓人輕易發覺。

但她卻大膽地在龍鳳胎的名字上留下了關鍵性的證據。

至死,雍正也沒察覺到。

雍正成他人替身,夕顏花隱喻結局

甄嬛還在閨閣里的時候, 就不是個安分的女孩。從后面浣碧被收為義女的時候,可以看出,甄家女兒的名字從玉從女。

而甄嬛按理來說應該跟妹妹玉嬈一樣,叫成甄玉嬛比較合適。書中確實有說過,小時候的甄嬛確實叫甄玉嬛,而她覺得名字繞口竟然自己改名。

甄嬛并不是傳統意義上被金嬌玉貴的養在深閨的嬌小姐,她一直都很有自己的主見,對于愛情甄嬛一直都由著自己的心做出選擇。

按照滿清的選秀規矩三年一大選,凡是年齡符合的八旗中女子都不得私自婚配,必須參選。

甄嬛是甄家大小姐,她從出生起就決定了她的婚姻不能由著自己做主,先要讓皇室選拔,然后才是父母之命。

但她在進宮前去廟里進香時, 已經表露出對自己婚姻的主見。

「要嫁與世間最好的兒郎,希望被撂牌子……」

這是甄嬛在佛前許的愿望,充分地表露了她的內心想法。

她打心眼里就覺得皇上是世間最好的,她希望能不被皇上選中,這樣就能自由婚配。

但甄嬛并不是只要不進宮就選誰都可以,大暖男太醫溫實初對她表白和多番照顧也沒有打動甄嬛, 她始終想遇到一個合她心意的男子。

在甄嬛的心中,她認為的 婚姻不是名利不是溫飽而是真愛,不管在什麼境遇下,她都在尋找真愛。

但她不幸被選中,而且皇上選她還僅僅因為她的長得像純元。

甄嬛那時并不知道皇上能否成為她心愛之人, 且皇上根本就不符合甄嬛找對象的要求。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這是入宮之后的甄嬛對槿汐姑姑說過的話。

等到杏花微雨,甄嬛跟皇上在御花園相遇。

皇上騙甄嬛說自己是果郡王,而甄嬛覺得年歲對不上, 卻相信眼前這個能讀懂她蕭語的男子。

她認為才情在外的果郡王就是很符合她內心對「男神」的定義,雖然眼前這位相貌和年齡上有些出乎意料,但也春心萌動

就這樣皇上成為了果郡王的替身,這也許就是甄嬛出軌的前兆。

之后兩人解開誤會,但甄嬛一直都不是特別開心, 她也很惋惜自己遇到的不是真的果郡王。

一場家宴后,出門透氣的甄嬛初遇果郡王的種種表現就預示著他們之后定有糾葛。

他們 第一次相遇甄嬛就在水邊赤腳戲水,一雙玉足被果郡王看見。

而在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在果郡王已經明確表示看到她雙足的情況下, 甄嬛沒有像倚梅園那晚直接躲起來,而且選擇了跟果郡王搭話。

她的這一表現正是很好地說明了她對果郡王才情的傾慕,如今見到真人了比雍正可是帥多了,那時的 甄嬛或許已經動心只是還沒表露出來。

之后二人又合作了驚鴻舞,甚至很多次夜里琴聲和簫聲合奏。

之后二人在桐花台, 以夕顏花的花語明確了兩人間的曖昧,并不是任何一方的一廂情愿。

如果不是在宮里,可能兩人早就不顧禮教,直接出軌。

可憐的 雍正,他把甄嬛當替身,自己也妄做了果郡王的替身。

各種機緣巧合,甄嬛出宮時帶上了皇上賜予她的長相思古琴,跟在甘露寺遇到果郡王手里的長相守正是一對。

兩人的感情也一路升溫,從宮里的相互曖昧到了干柴烈火。

至此,甄嬛達成了畢生所愿,如果沒有之后果郡王失蹤、甄嬛父親下獄,可能二人真的能執手共白頭。

可惜迫于局勢,甄嬛不得不優先保全家人和腹中孩子的性命,用計謀回到了宮中。未到預產期就生下的龍鳳胎引得后宮議論紛紛。

雖然甄嬛早就布局跟太后和皇上解釋過,但三人成虎, 孩子的身世在雍正的心中始終存疑。當祺貴人跳出來要檢舉熹貴妃甄嬛私通時,雍正反而覺得心里的巨石落地。

其實,甄嬛的內心其實早就出軌了,身體上的出軌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對于龍鳳胎在宮中引發舉報她出軌的風波, 其實甄嬛也布了一局棋,只等對方自投羅網。

而一直被甄嬛牢牢網住的雍正,能否從這次事件中察覺出端倪呢?

滴血驗親斗贏皇后黨,反而加劇雍正的懷疑

滴血驗親之前,在雙生子還未落地的時候,雍正就已經開始懷疑甄嬛。 畢竟甄嬛的肚子大的,跟他去凌云峰寵幸甄嬛的日子確實對不上。

加上凌云峰本身就在外面,雖然是皇家場所, 但也不能杜絕甄嬛見不到外男的可能。

特別是當時 甄嬛出宮前是恨絕了雍正,深知甄嬛寧折不彎的個性,雍正對她突然回心轉意必然存了一個疑影。

結合宮內的傳言,多疑的雍正借太后之口詢問甄嬛的孕期是否有誤。

感情上的事,只要有了懷疑就有了間隙。

雖然甄嬛生的是龍鳳胎能自圓其說,但當滴血驗親事件爆發時,雍正緊緊捏住的佛珠手串就出賣了他的真實想法

「甄嬛一定有問題,之前讓她大著肚子回來,自己太不理智了。」

雖然祺貴人誤認了溫實初為奸夫,讓甄嬛松了一口氣。 但祺貴人帶來的三個證人還是很好地挑撥了甄嬛和皇上的關系。

第一個是甄家舊仆惠兒,她指證溫實初和甄嬛是舊識并有兩小無猜之情,雍正此時開始懷疑二人在進宮前就私相授受。

而斐雯和甘露寺凈白都佐證了,二人在宮內和宮外都私下有聯系。

雖然不能證明他們有私情,但至少甄嬛一直有機會跟其他男人接觸的,但是這一點就是九五之尊的帝王絕對不能接受的。

甄嬛在預感到事情不對前,其實也留了一手。她在被請去皇后殿之前,讓槿汐用鳳仙花給自己染指甲,而那時的染料里面是需要添加白礬的。

龍鳳胎的身世會給甄家引來殺頭大罪,甄嬛不得不提早做準備。

當皇后要求滴血認親,她甚至做好了準備,如果真的是皇上和六阿哥滴血,那她就會用指甲里的白礬接觸水面,這樣就能蒙混過關。

這也是為什麼六阿哥和溫實初的血相溶時, 甄嬛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是水有問題。

但當時氣急敗壞的雍正還沒等她解釋,就直接一個巴掌賞給甄嬛,那時他已經做實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從之前的一句 「你有沒有」,甄嬛就已經知道,雍正不是第一次懷疑她跟外人有染了。 如果皇上從來沒懷疑過甄嬛,那即使祺貴人挑撥,至少會先開口為甄嬛辯解兩句。

最后雖然發現水有問題,兩人冰釋前嫌,但兩人的關系再也回不到當初杏花微雨時的信任了。 六阿哥雖然被證實不是溫實初的孩子,但畢竟也沒跟雍正直接驗證過。

皇子的身世一旦被懷疑,那他就算是真皇子今后也最好不要立儲了。這件事表明皇后一黨落敗,甄嬛重獲盛寵而結束。

而雍正覺得 六阿哥的身世最好還是慎重地查一下。甄嬛雖然跟溫實初沒關系,但她能接觸到外男,就 有跟其他人出軌的嫌疑。

甄嬛在風波過后更是謹言慎行,希望能徹底打消雍正的疑慮。

但此時準格爾的漢王摩格的出現,把甄嬛推入絕境。當初甄嬛和果郡王在凌云峰時,曾經救過微服出行的摩格。

而摩格因為時疫想要跟雍正討藥方的時候, 一眼就認出了雍正的寵妃正是當初救了自己的女子,但那時女子的丈夫根本就不是雍正。

甄嬛的機敏給摩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經過考量他跟雍正提出要迎娶甄嬛。這件事來得太過詭異,雍正沒想到甄嬛出軌的對象竟然是個外邦男子。

而在殿外聽到摩格的求娶, 果郡王卻突然失態地沖進來言辭阻撓。這件事就有意思了, 一邊是外邦漢王,一邊是自己的弟弟。

從兩邊的言行都能看出,二人對甄嬛都是有情誼的。雍正不傻, 他很震驚,沒想到自己的寵妃竟然能勾搭上兩個男人。

當初一個溫實初就已經夠讓人難堪,如果這兩人都跟甄嬛不清不楚,那就是皇室的奇恥大辱。

摩格還能直接用時疫單子打發,但自己的弟弟到底怎麼回事?

在雍正看來,這個十七弟天資過人,也知道掩蓋鋒芒明哲保身。 本是最不可能出事的人,果郡王卻突然出現暴露了自己,雍正覺得要布個局驗一驗。

逼甄嬛毒殺果郡王,雍正枉死錯失真相

摩格這次來要時疫方子又要娶皇妃,他的底氣來自于雁鳴關外埋伏的40萬鐵騎。 此時年羹堯已死,千軍易得良將難求,大清并沒有合適的將領能派駐前線。

之前雍正讓自己的親弟弟果郡王領兵駐守,就讓摩格嗅到了可以勒索一筆的機會。他 以兩方握手言和為由頭,對大清提出三百萬兩白銀的索求。

在發現甄嬛和果郡王的奸情后,更是 大言不慚地求娶皇妃,此舉正是 為了挑撥大清皇族內部的關系。

雍正并非沒有發現摩格的意圖,但果郡王和甄嬛的私情對他而言太過折磨。

他軟禁了甄嬛,并對外宣稱同意皇妃下嫁,一頂載著時疫藥房的喜轎騙得 果郡王不顧任何人勸阻,帶領家兵追出城外。

雍正恍然大悟,自己的弟弟果然跟自己寵妃有不可告人的關系。

對于甄嬛,頂著自己最愛女人相似的面龐,多年的寵愛卻換來對方的一頂綠帽。

而自己的弟弟,表面上看上去云淡風輕, 但竟然垂涎自己的女人,甚至有可能已經染指正統的皇家血脈,這是雍正絕對不能容忍的。

「我把你當兄弟,你竟然惦記我的女人,以后會不會覬覦我的皇位!」

如果不是果郡王馬上自請戍邊,可能馬上就會被雍正摘了腦袋。 這件事讓雍正和甄嬛徹底離心,果郡王從此只能在邊關苦熬。

果郡王好不容易幾年后回京, 沒想到還是迎來了殺身之禍。

雍正手下的「血滴子」已經查實果郡王每次的家書都會問候甄嬛,而最重要的是 他在邊關跟手下將士同吃同住被多疑的雍正解讀為收買人心。

先是君臣,后是兄弟,在那個時代沒有什麼能凌駕于皇權之上。

果郡王的不受控和已經顯山露水的私情,讓雍正下定決心殺了果郡王。

但他不能親手殺了兄弟落人口舌,對二人私情極度氣憤的雍正也要想辦法報復甄嬛。

雍正此舉其實已經給甄嬛留了情面,他還念著兩人的舊情不愿對甄嬛痛下殺手。于是他做個跟先帝一樣的選擇, 讓甄嬛親手毒殺果郡王來自證清白。

甄嬛和果郡王這對有情人終究沒能成眷屬,為了讓彼此活下去, 兩人都做了最后的努力。

那壺毒酒,兩人都搶著為對方喝下去。但最后甄嬛看著果郡王嘴邊的鮮血滲出,才意識到自己將永遠失去她真愛之人。

從屋里走出的甄嬛已經跟著愛人一同死去,從此 她成為對雍正深惡痛絕的熹貴妃娘娘。

熹貴妃因情深不能自已,跌落弄傷了腳,自己的十七弟也送了命。

原以為能消停段時間的雍正, 卻很快發現六阿哥弘曕和果郡王留下的兒子長的很像,對于六阿哥血緣的懷疑讓他又一次寢食難安。

他派血滴子偷偷去給六阿哥取血,想自己驗證親子關系卻被葉瀾依識破。

當甄嬛發現雍正要對孩子下手,憤怒已經沖破了她的理智, 她跟葉瀾依聯手,舉起了「屠龍」的寶刀。

甄嬛對雍正徹底絕望,她已經用手段掏空了雍正的身體。

在他不得不病臥休息的時候,對他使出了殺手锏。

快要油盡燈枯的雍正見到熹貴妃進來,還想讓她喚一聲四郎,卻不知 等待他的是來復仇索命的厲鬼。

熹貴妃眼里蓄起一絲溫柔,喂他喝下參湯。

「孫答應和侍衛私通……」她接下來的話語,就是捅向雍正心頭的一把利刃。

雍正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沒想到自己的女人竟然又做出如此不堪之事,憤怒讓他感覺氣都提不上來。

他沒有想到千防萬防還是被戴了綠帽,淪為笑柄。而他眼前的女人也正是他百般猜忌的對象,可 為什麼血滴子還沒回來?六阿哥到底是不是真皇子?

眼前的女人笑靨如花,可在雍正眼里他越來越看不透笑容的背后到底隱藏著什麼。他迫切的想讓熹貴妃告訴他真相,而熹貴妃卻告訴他血滴子回不來了。

雍正撐著最后一口氣想質問甄嬛,卻被一句眉莊的孩子是溫實初的給打擊到死不瞑目。

「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有些事也許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當雍正真的咽氣后,甄嬛才默默地吐露。

復仇成功的她此刻并不開心,在 她生命中出現的兩個最重要的男人都離她而去。

果郡王的死讓 她永遠失去了真愛,皇上不過也是她幻想中世間最好的男子的替身,如今也被她親手葬送。

如果不是被這吃人的規矩,如果她自己能有選擇,或許不會造成如今這樣的悲劇。

甄嬛的一雙龍鳳胎是她跟果郡王愛情的結晶,可悲的是,果郡王不知道自己跟摯愛之人有了孩子。

雍正雖然沒真的傷害孩子卻死在對孩子的懷疑上,可笑的是,他還親自為孩子起了名字。

如果雍正擁有觀眾視角他也許會后悔,因為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就藏在這對龍鳳胎的名字里。

當時孩子出生,雍正這位「四大爺」就張羅著跟甄嬛分別為這雙兒女取名。

當時雍正先 給六阿哥取名弘曕(yan),甄嬛在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明顯心有所動。

她不可能直接告訴雍正孩子是果郡王的,但 考慮女兒的名字的時候她暗暗把跟果郡王的情事放在了一雙兒女的名字中。

給女兒起名靈犀,在雍正看來是取自 「心有靈犀一點通」,認為這是跟甄嬛琴瑟和鳴的好意頭。

而甄嬛正是 把兒女的名字各取一個字諧音組成了「夕顏」兩字。

先帝為果郡王的生母舒妃造了桐花台,種滿了她喜歡的夕顏花。 甄嬛和果郡王就定情于此,夕顏花也成為他們愛情的象征。

可惜的是,這雙兒女名字里的寓意,果郡王和雍正至死都不知道。甄嬛一手扶持新君繼位,成為太后安享天年。

至高的權利也沒法給她帶來真正的快樂,從一開始就苦苦追尋的真愛隨著錯愛都離她而去。

她將獨自一人面對歲月的流轉,永遠留在日漸模糊的記憶里。

「紅顏暗老白發新,綠衣監使守宮門……」

當然,甄嬛傳里那些勾心斗角的愛恨情仇也不過是戲說杜撰。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人,真愛卻格外難尋,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真愛長久廝守下去。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