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一句話: 「人若是看透了自己,便不會再小瞧別人」
深以為然。
說實話在生活中,真的不要小瞧任何人,特別是那個人是你的敵人或者競爭對手情況前提下。
可能有些人會說,明明競爭對手看上去落後我一大截,或者在某些地方不如我,我當然會對他產生一些輕視心理。
的確如此,很多時候,我們人類對於某些地方不如我們的人,天然會產生一些優越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包括在這個社會上多多少少,都會存在這樣的人。
但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更需要去修正自己這種心理,因為可能你一不小心疏忽它,
就會讓你損失很不錯的機遇與承受的代價。
記得有一位公司的李總分享過,他之前因為小瞧了一個人,讓自己錯失投資賺好幾百萬的機會。
李總在參加一個展會的時候,接觸到了一個小夥子。
小夥子人很年輕,大學剛畢業,盛氣淩人,剛好他手上有個不錯的專案,需要其他人出資。
所以小夥子找到李總,說出了他的目的,以及他的專案介紹與發展前景。
李總聽完小夥子陳述後,的確是心動了,但他還是感覺風險有點大,而且他覺得小夥子太年輕了,不夠老練,
所以他覺得他投資的話,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會損失在這位小夥子身上。
於是李總拒絕了投資,最後小夥子的項目被他的老對頭投資了,並且後來還發展的還不錯,
項目推動起來後就賺了好幾百萬,這個項目也成了老對頭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
李總知道這個消息,後悔不已,他正是覺得因為小夥子比較年輕與項目剛開始還比較抽象,
沒有給自己留一些時間觀察,所以他覺得那時還不是投資的時候。
李總他也覺得自己小瞧小夥子的能力,可能小夥子在洽談業務的時候不夠熟練,但他還很年輕,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
記得有這麼一句話,我非常認可: 「井底之蛙總是以為自己高人一等,所以不要小瞧任何一個人」
很多時候,不管是我們小瞧了一個人而給我們帶來損失,還是我們小瞧了一個行業而讓我們錯失機遇。
這都是小瞧他人的代價,都需要我們去反思與改進。
沒有深思熟慮去瞭解一個人與事情,那最終的評價註定是不靠譜的。
在16年歐洲決賽前,沒有多少人會想到葡萄牙會成為最後的冠軍。
更沒有人能想到,為葡萄牙打進制勝一球的,會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中鋒。
埃德在此之前,一直是個二流甚至三流的球員。
在比賽的球隊裡,埃德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難以引起他人注目,球隊裡有許多的球員名氣比他更大。
然而,影響葡萄牙奪冠的卻是大家都小瞧的埃德那一腳。
就在大家都還覺得法國隊會隨時終止比賽的時候,替補出場的埃德站了出來,他在擺脫防守之後,
打出了一腳意想不到的遠射,皮球在洛裡身邊飛進了球門,葡萄牙完成了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