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姐姐,77歲弟弟,107歲媽媽:一家三口齊住鄉下老宅,自己種菜自己做,最大的幸福是每天叫聲媽媽 - | 點知天下

happy 2022/12/13 檢舉 我要評論

「有媽真好,媽在家就在」,無論你多大,也無論你在哪里,只要回家能叫聲媽,

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如果你到了耄耋之年還能回家叫聲媽媽,對大多數人來講就是夢寐以求,

甚至有人會說是前世修來的福氣,山西省萬榮縣的年已8旬的賈奶奶和她古稀弟弟就有這個福氣,

他們107歲的老母親至今身體健康,還能做家務,姐弟兩人回家經常還能吃到媽媽做的味道,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的幸福生活。

近日,受口罩事件影響是不能出遠門的,我們的民俗攝影小分隊便重走老路,

來到了附近的稷王山區看望107歲的王花花老奶奶,初冬季節,天氣似乎還很溫暖,

翻過柳林嶺便來到了山巔的柳林莊,一行人輕車熟路的走進了老壽星的家。

老壽星坐在院子里曬著太陽,院子里一位穿著紅毛衣的老人正在洗衣服,

她就是壽星老人82歲的女兒賈奶奶,「來了啊,先坐下,喝不喝水,我騰出手給你們倒熱水,」

她開口說話便和壽星奶奶一個語調,老壽星也看到了我們朝著大家招手示意。

「好多天沒有見你們來,怪想你們的,今天是不是有空了,快坐下吧,那個是我的大女子,

她今天回家來了,幫我洗洗衣服干干活,忙了大半天了。」老奶奶思維清晰,不等我們問她便給我們做了介紹。

老壽星生有一兒兩女,她的長壽基因在兒女身上得到了遺傳,大女兒今年已經82歲,

兒子77歲了,大女兒嫁到了8里外的山村,老奶奶現在和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

盡管我們和老奶奶是老熟人對她的情況不能說是了如指掌,也可以說還是清楚的,

但是大家還是希望從賈奶奶的口中了解得詳細一些,說起了自己的老母親,

賈奶奶如同打開了話匣子:「我媽一輩子是受過苦的人,跟著我爸在山溝里生活了一輩子,

幾乎沒有出過大山,她是個典型的農村婦女,也是個好母親,從來就沒有動過我們三個一指頭,

在村子里也是與世無爭,不曾和別人高說過一句話,是村子里有名的大好人,

她能活過百歲,就是心底善良,脾氣好心寬,其次就是手腳不停愛干活,身體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

說話間老奶奶的兒子賈大爺回來了,見面自然是寒暄一番,他說大姐現在身體也和媽媽一樣好,

大姐遺傳了媽媽的好基因,都是80多的人了干活相當利索,基本上是10天半月就要回娘家一趟,

回來就是幫著媽媽做家務,搞衛生,每次都是洗上一大頓衣服,

給媽媽送來做的衣服和鞋襪,年紀再大娘家永遠是她的牽掛,

大姐忙完下午還要回家,中午就在這里吃飯,他剛才出去買了塊豆腐,算是招待大姐。

賈奶奶忙著給娘家全家人洗衣服,老奶奶坐在院子里摘韭菜,母女兩個忙著手里的活,

下午1點多鐘,賈奶奶完成了自己下的任務,母女兩人洗過手,就要開始做午飯了。

賈奶奶說:「每次回娘家,我媽都要堅持做飯,這個活她還是做得來的,弟媳病逝幾年了,

媽媽就一直給弟弟做飯,我每次回家能吃上媽媽做的飯,就是一種幸福的享受。」

稷王山區是我國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后稷教民稼穡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這里有深厚的農耕文明沉淀,老奶奶和兒子一家的生活至今相當傳統,

賈大爺的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山里的土地就是他一個人耕種,有小麥玉米和蘋果,

去年還栽種上了花椒樹,平時一個人在田里忙得有干不完的活,壽星奶奶愛子心切,

看到兒子忙她便在家里常常做飯,一輩子似乎就是圍著鍋台轉。

老奶奶走進廚房開始了忙活,她很喜歡干凈,做飯前還要把鍋台和廚具清洗一遍,然后才叫女兒進來一起做飯。

「你們今天別走了,一起在我家吃飯吧,我多籠幾個饃,大家一起熱熱火火吃一頓。」

老奶奶燒火籠饃,熱情地邀請大家吃午飯。母女兩人心靈相通,老奶奶籠饃,女兒便做菜,

賈奶奶說:「我媽的好身體就是這手腳不停,年紀大了怕他有個啥閃失,

大家都勸她不要干活,可是攔不住,弟弟下地干活她就在家里忙活,我現在也是一把年紀了,

能理解媽媽,人老了就要動,可是不敢停下來,停下身體就會走下坡路,不過干活也要趁著自個的勁,不能過重。」

老奶奶的家里保留了傳統風箱土灶台,也有現代化的液化氣灶,平時她是用不慣這個新玩意,

一般情況下都是在土灶台上燒飯,似乎只有灶台上作出的飯菜才有人間煙火味道。

賈奶奶人很利索,切好菜,便開始在液化氣上做了起來,她說:

「我媽媽的一輩子不喜歡吃肉,飲食上也沒啥特殊之處,就是農村的粗茶帶飯,

饅頭面條是主食,很喜歡和咱山里的小米,玉米糝糝湯,有什麼吃什麼,

從來不挑食,我現在也是一樣,可能這就是飲食均衡身體好的原因吧。」

賈奶奶在液化氣灶上做了一鍋大燴菜,里邊是豆腐,白菜,粉條和蘿卜,

這應當是晉南農村最常見最普通的一道菜,老奶奶籠好饃 賈奶奶也把燴菜端了上來,

小桌子上就是一大碗燴菜,還有早上的兩盤子剩菜,一個是香菜辣椒霸王菜,

另一個是白菜炒辣椒,賈大爺從鍋里拿出大饅頭,倒了三碗熱開水,一家三口便開始吃午飯。

當地人喜歡把廚房作為吃飯的地方,常常把這個叫做「飯廈」,

煙火飯菜散發的是饅頭的面香和燴菜的香氣,三人圍坐在小桌子前,

雖然滿桌沒有一片肉,可是溫馨的場景是家的味道,他們吃的很香很香,

似乎讓人看到了童年,重新回到了曾經的年代。

賈大爺介紹說:「我媽現在的飯量還算可以,一頓飯能吃大半個饅頭,喝一碗湯,

大姐來她很高興,有時候還要多吃一些,說實話我和姐姐現在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

能有媽媽陪著一起吃飯,就憑這點是很多人沒有的機會,村子里羨慕的也是我家這樣的情況,

人生在世幸福是什麼?我認為有媽在就是最大的幸福,生活才會有滋有味。」

賈大爺家的院子很大足足有六七分,一排3孔老窯洞是祖上留下的遺產,

西邊三間大瓦房是他手里興建的,其余的地方就成了院子,農村人善于利用土地,

他在院子里種上了花草果樹,還有一片小菜園,基本上一家人全年吃菜都來自于這里,

當然了這里也成了壽星奶奶的鍛煉場地,有事沒事她就在這里活動身體。

賈大爺的孩子現在住在小鎮上的新房里,平時要外出打工,

到了農忙季節就會回家幫著他干活,孩子們很孝順回家的時候,

總是要給老奶奶帶來好吃頭,老壽星也很高興,她說東西不是很重要,關鍵是能看到孩子們心里就暢快。

賈奶奶回娘家幫著媽媽干完活還是要離開的,按照農村人的慣例,

老奶奶給她準備了一籃子紅富士大蘋果,柳林莊地處稷王山頂之上,山高溫差大,

生產的紅富士質量高,每年賈大爺都能賣上好價錢,當然也是代客送禮的好禮物,

老奶奶很細心,特意一個一個給女兒選好,囑咐她一定要帶給家里人嘗嘗,媽媽的關心和牽掛就是這樣讓人感動。

初冬季節也是當地人加工柿餅的時候,紅紅的柿子晾曬在院子里,

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農家紅紅火火的日子。賈奶奶和賈大爺兄妹倆的生活似乎更是讓人羨慕,

幸福的生活不在于你多富有,不在于你頓頓大魚大肉,不在于你多奢華,

耄耋之年能有媽媽的陪伴,簡單的家也是最大的幸福,回家來那一聲媽就是由心而發的幸福之聲。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