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心專注男人的成功勵志,職場乾貨。
我是圓圓,一個專注于成功勵志的文字輸出者。
山腰總是最擠的,你得去山頂看看,希望我的文字讓大家早些找到成功的路。
-------這是分割線-------
其實中國文化,特別講究順勢而為,做什麼事情,你要看清大趨勢,方能成事。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所謂的順勢而為,就是跟著時代的步伐走。
比如說古人耕種時,講究「春耕、夏播、秋收、冬藏」,而我們也有二十四節氣,分別要做不同的事情 。
春天只能耕地,為自己的播種做準備;而夏天那是播種的季節;
到了秋天的時候,就應該收穫果實;冬天一到,大家就要藏起來,準備過冬。
所以人最可悲的,就是在冬天到處亂動,殊不知再努力,那也是於事無補。
我們這一代人,都知道有一個詞,叫做「下海」。
說的是改革開放的時候,想著做生意賺錢的人,紛紛跑到市場上,做起了各種生意。
那個時候,國家百廢待興,到處都是機會,只要你有點魄力,就能賺到錢,因為時代的勢能在那裡。
我還記得王健林先生,有一次演講中,曾經說到過這件事。
改革開放的時候,只要你身處在其中,哪怕你做的再失敗,每年都有百分之十幾的增長,因為大趨勢擺在那裡啊,這是時代的紅利。
想想那時候,你真的什麼也不做,就是在城市裡買了幾套房,那麼現在的你,也是財富自由了,你也享受了時代的紅利。
但現在這個紅利沒有了,很多人再去創業的時候,失敗的概率,那是相當大的。
再比如說,咱們看看《三國演義》裡,誰是最能看清勢能的呢,我覺得非司馬懿莫屬。
司馬懿的出山,選擇在曹操兵敗赤壁以後,因為他明白,在此之前,曹操雄踞北方,手下文臣武將不計其數,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其鋒芒不可阻擋。
那個時候,司馬懿歸順曹操,就等於錦上添花,曹丞相根本不會,把他放在心上。
赤壁戰敗以後,曹操是損兵折將,正是雪中送炭之時。
三國後期呢,司馬懿雖有反心,但是他一直在等機會,等著三國前期的諸位梟雄,全部病死以後,才顯露出自己的「狼子野心」。
這也是看清了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