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心一個讓你找到婚姻真諦的地方。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在這座城裡希望你能找到情感的寄託。
-------這是分割線-------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人年紀越大,好像變得越沉默。
看著通訊錄裡的朋友越來越多,但能說真心話的人卻越來越少。
有時候話到了嘴邊卻不想說了,久而久之也發現其實無關緊要。
成年人的世界,選擇沉默,不是因為不再年輕,不愛傾訴,而是你比誰都清楚,有些事有些話,不能說,不想說,也不必說。
有人說:成長的標誌就是,對愛自己的人報喜不報憂。小時候的我們,什麼話都說,喜怒哀樂來勢洶洶,根本藏不住,長大後,我們卻懂得了沉默不語。
無論挫折還是失敗,習慣獨自面對,學會了隱藏委屈,學會了假裝安好。
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的王漫妮,映照出了很多人的真實生活——她從小地方走出去,一個人在上海打拼八年。
常年努力工作落下職業病,讓她患上急性腎炎,為了拼業績,不敢請假,就算帶病也堅持上班,最終拖不住,暈倒在出租屋裡才被送進醫院。
虛弱不已的王漫妮獨自躺在病床上,媽媽打來電話關心她時,她強掩住虛弱的聲音,回答道:「我一切都好,不礙事。」
當媽媽執意要來上海照顧她時,她也果斷地拒絕,讓媽媽別擔心:「輕度症狀,吃點藥就好了。」
這個場景,真實得讓人心疼。
我們又何嘗不是「王漫妮」呢?在外打拼多年,即使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
也強忍著淚水堅持,也要假裝笑著對電話裡父母說;「爸,媽,我在這裡過得很好。」辛苦工作養家,連續加班加點,
累到不行,但績效不佳,收入微薄。回到家裡,還能強裝著笑對愛人孩子說:「我工作挺好的,不用擔心。」
成年人的隱忍,都是說不出口的委屈。
那些深夜痛哭過的痕跡,淩晨辦公室裡的崩潰,那些出租屋裡的孤獨感。
獨自看病的緊張不安,通通化為一句「我很好」、「我沒事」,和著所有的心酸事,咽在肚子裡,化為烏有。
漸漸地,在「有事憋著,有話不說」中,我們慢慢將自己的軟肋打造成盔甲。
變成自己理想中,成熟的大人模樣。
劇作家廖一梅在《柔軟》中寫下: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瞭解。
有時候,有些話,不想說,正是因為「瞭解」太稀罕了。
朋友晶晶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身體累了,歇一歇就好了,但沒人懂的心累,卻很難很難消除。」
晶晶和現在的老公是相親認識的,熱戀時,甜甜蜜蜜,百般愛意,結婚後,雞毛蒜皮,矛盾百出。
晶晶生完孩子後,辭職在家育兒,偶爾和丈夫抱怨自己很累不想做飯,對方不再憐惜,而是冷不丁回她一句:
「天天在家帶小孩有什麼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