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心專注男人的成功勵志,職場乾貨。
我是圓圓,一個專注于成功勵志的文字輸出者。
山腰總是最擠的,你得去山頂看看,希望我的文字讓大家早些找到成功的路。
-------這是分割線-------
人人都想變富,可只有少數人成了富人。
是其他人不夠聰明,不夠努力嗎?
真相其實是:他們被自己的認知,困住了。
查理·芒格曾說:「想要得到一件東西,最穩妥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這裡的「配得上」,指的就是認知。
否則,即使你中了500萬彩票,也會在一段時間後,又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成不了富人。
那怎樣的認知,才能讓自己「配得上財富」呢?
巴菲特的人生智慧,給了我啟發。
在巴菲特的著作中,心眼兒發現他提到了3個認知非常重要:想變富?
光埋頭苦幹真不夠!記住這3點,至少能讓你少走幾年彎路,快速積累出財富!
巴菲特雖然很牛,也曾經歷過低谷。1999年,互聯網行業迅速崛起。
IT產業的爆發性成長,催生了很多世界級富豪,也給更多人帶來了「股市瘋狂上漲」的紅利。
就在大家都看好新興產業時,巴菲特卻說,我不看好。
此言一出,就引來無數的批評。
有人說,巴菲特是為自己錯過了「IT風口」而找的藉口,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再加上,那年巴菲特的投資收益比往年都低,「巴菲特神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很多人在等著看他的笑話。
但是,這些負面言論並沒有影響巴菲特,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斷,反復重申他對 IT 產業的不看好。
後面的事情,你就非常熟悉了。
進入新千年,科技股泡沫破滅,很多投資人都破產了,而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毫髮無損。
難道說,巴菲特是先知嗎?他怎麼知道IT業會大跌?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只在自己的能力圈裡做事。
IT產業不在他的能力圈裡,他既不瞭解,也沒興趣瞭解,自然不會投資。
那什麼是能力圈呢?就是你最擅長,最有興趣做的事情。
你要集中精力把圈內的事做好,至於圈外的事,就最好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這就像棒球比賽中,擊球手只有在【有效范圍】內擊中目標,才能得分。
巴菲特只在自己瞭解的領域裡投資,才使得小錢變大錢,最終積累出驚豔全球的財富。
如果隨便來一個球,就打一下,不僅很快會耗盡自己的體力,更容易出現失誤,而被三振出局!
這個認知,說起來大家都懂,但具體做起來時,就不那麼容易了。
比如說,看著別人買IT股票賺錢了,你能毫不動心?